第 2 篇 男主真的不以女主意志为转移出现了(第2页)
通学队伍里,个头高高低低,长得早的通学有一米八身高,长得晚的只有一米五高,紧捣着双腿赶着队伍,一路尘埃滚滚。
行走到13连部附近,天已大亮,路边并排站着几个皮肤晒得黝黑的农垦知青,敲着小鼓,打着小锣,欢迎新知青的到来。
他们深深的肤色与褪色发白的衣帽相映托,合着稀稀拉拉的鼓点回声,显得晨色中的塞外荒原格外空旷,苍凉。
连队的几排泥坯房墙上刷着“屯垦戌边”四个白色大字,非常醒目。
肖六一被分配到一排2班,程大英被分到四排蔬菜班。
一排长是个三十来岁的汉子,身形粗壮,曾是当地农场职工。
2班长名叫杨椿树,17岁,早来农垦几个月,被大漠紫外线照射形成的高原红脸蛋上,总带着憨厚朴实的笑容,健康而阳光。
她见到肖六一这个新兵随身携带着几本书刊,没事就读,便高兴地说:“明天全连开欢迎新兵大会,你就代表咱们一排新兵写个发言稿吧。”
肖六一爽快答应了,这对她不是难题,她随母亲,擅长文科,从小学五年级开始,就书写全校的黑板报。
第二天吃过晚饭,连部前面的空地上挂着明亮的汽灯,新老战士席地而坐,指导员讲话过后,各排新兵代表轮流上台发言。
肖六一是第一个上台念发言稿的,得到大家的掌声,很开心。
这时台侧一个黑圆脸退伍老兵用手里的烟嘴指着肖六一,粗声粗气地问旁边的指导员:“这是谁家孩子?咋十三、四岁就来咱这旮旯了?小奶声还没褪净呢。”
他的话音刚落,坐在会场前面的人便听到了,都笑开了,会场后面的人听不清,便询问:“怎么了?怎么了?”
肖六一的脸“唰”的一下红了,赶紧坐回原位的地上,把头埋在膝盖上不敢看人,一旁的女生都瞅着她乐。
椿树班长猫腰走过来,带着她特有的高原红笑脸,搂着肖六一的肩膀说:“这有啥关系?谁让你叫肖六一呢?小六一就是显小,但这不妨碍咱进步不是?没事儿,过两年咱就长大了哈。”
椿树班长居然称她小六一,这是在家时,母亲才这样叫她的,而且班长比母亲会哄人,和蔼可亲。
只是肖六一生性腼腆,不善言辞,在不熟悉的人面前更是如此,就会点头,心里存着对班长的感激。
新兵代表继续发言着。
一个正在台上念稿的新兵让肖六一看着眼熟:“这不是在火车上被自已跌了个记怀的眼镜男生吗?拿着两张稿纸在台上卖力读着,还在火车上看深奥的《列宁哲学笔记》,真奇怪,现在竟然分到一个连队里。”
眼镜男生留着平头,身形瘦削,中高个,白净脸上架着一副白框眼镜,穿一件黄军装,嗓音很粗,和他文弱书生的模样不太相符。
他的稿子总是念出“小册子”三个字,这是马列著作里的常用名词,竟然用到“新兵蛋子”表决心上来了。
台下的听众只知道“红宝书”、“小红书”,不知道“小册子”为何物,互相交头接耳:“啥叫小册子?小册子是干什么用的?”
肖六一没笑,前两天在火车上的尴尬场面,至今想起都害臊,人家没责怪,已是幸事。
新兵发言完毕,连队演唱组表演节目,演员们的模样很俊,脸上画着彩妆,唱跳水平俱佳,编排生动活泼有趣。
有句台词是“八月新兵哪里来?来自A城紫玉区”。
大家都逗乐了,因为台下的新兵皆是A城紫玉区的学生。
肖六一喜欢上了这个连队,以为自已真的参军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