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迹
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全诗
登录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6章 离别(第1页)

月华如练,星辰稀疏。此时,沈云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里坊的家中。今日种种如梦似幻,直到现在为止,沈云对于今天发生的一切,还是感到有些不真实。往常里,总是面容上鲜少波澜沉稳如山的仲父,自莫侯府邸归来他的嘴角一直挂着难以抑制的笑意。沈家宅子前。就在二人即将离别之际,薛讷突然从怀中掏出一个匣子,递给沈云,并语重心长地说道:“此匣中,是仲父的一点薄资。虽然你日后要跟随莫侯先生学习兵法韬略,但你切记,马槊之利、骑术之精亦是你日后立身之本,万不可荒废!你那匹黄马虽壮硕但并非军马,于骑术精进上却略显不足,仲父不日将离城远行你便借此机会,持此资财去买一匹真正的军马。”沈云闻言面色微变,连声摆手欲要推辞。但是薛讷却强行将匣子塞到了沈云手中,并语重心长的说道:“云儿,你阿爷昔日于我有救命之恩,此恩如山我薛讷此生难忘。因此,你与阿瑶在我心中早已如同亲生骨肉一般。我膝下无子,这些身外之物,于我而言也无作用。”“仲父!”沈云觉得鼻子一酸,眼眶微湿。这位平日里看似古板严苛,实则情深意重的仲父,总是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兄妹二人的深切关怀。薛讷轻轻地伸出手,想要抚摸沈云的脑袋。然而,当那略显粗糙却饱含温情的手掌即将触及沈云的肩头时,他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与感慨,轻声笑道:“臭小子,转眼间个头都快赶上你仲父我了。”他边说边以手为尺,比画了一下:“记得与你阿爷义结金兰之时,你还只是个蹒跚学步的稚童,总爱躲在你阿爷的身后...唉!这一晃眼十几春秋都过去了。”听着薛讷这番感叹,沈云总觉得有种一去不回的决然在其中。沈云连忙问道:“仲父可是要出征?”薛讷笑了笑说道:“朝中已然决定由豫王挂帅。令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、山阳郡公寇万年老将军为副帅。率领左卫,右武卫,右骁卫三卫兵马合计四万大军,于十日后誓师直驱武关,荡平郭英逆贼之乱。”沈云闻言听到右骁卫三字,心中不由一震。仲父可不就隶属于右骁卫吗!沈云与薛讷虽同属禁军编制,但他却隶属左威卫,不在此次出征之列。北魏禁军共分为南衙十二卫与东宫六率,其中南衙十二卫分别是骁骑左右卫,豹骑左右骁卫,熊渠左右武卫,羽林左右威卫,射声左右领军卫,佽飞左右金吾卫,东宫六率则是超乘左右卫率,旅贲左右司率,直荡左右清道率。望着沈云眼中流露出的深切忧虑,薛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,他轻轻拍了拍沈云的肩膀,宽慰道:“云儿,男子汉大丈夫,当志在四方!功名祗向马上取。你无需过分挂怀,想那寇老将军一生征战沙场经验丰富,此番携三卫精锐出征必能克敌制胜凯旋而归!”提及那位传奇老将寇万年,就不得不提十六年前的寿阳之战。十六年前,自宣武大帝龙驭宾天,南楚趁北魏新皇初登大宝根基未稳之际,悍然挥师北上剑指寿阳。一时之间,北魏朝野震动,风云变色。彼时,窦太后力排众议,毅然决然地派遣寇万年将军出镇寿阳,抵御南楚的进攻。那一战,天地为之色变!南楚之兵虽勇猛,却在寇老将军的精心布局下,步步维艰。最终,非但未能染指寿阳半步,反落得个兵败如山倒,铩羽而归的下场。此战之后,寇万年老将军以赫赫战功荣归朝堂,世人皆以“江北之虎”誉之,是如今北魏的柱石大将。而南楚,经此一败锋芒尽敛,最终两国签订和平协议。寿阳之战,实则为北魏铸就了二十载安宁的基石!闻寇老将军亲自挂帅,沈云心中忧虑稍减。在一想,大军背后尚有武关天险为屏,此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,守之则稳如泰山。沈云轻叹一声,语气中带着关怀道:“寇老将军威名远播自是令人心安。然战场之上风云变幻刀剑无情,还望仲父务必保重以策万全。”点了点头,薛讷又正色道:“言尽于此,你我之间无需过多儿女情长。月余之后,雍王府的入幕选锋即将开启,届时我不在城中,你需应允于我定要全力以赴,参与那选锋之试!”沈云闻言,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之色,毫不犹豫地回应道:“仲父且放心,云定当铭记在心。此番雍王府的入幕选锋沈云必全力以赴,不负仲父所望!”沈云此时也想通了。乱世浮沉,若想护佑己身与家眷周全,必须得往上爬才行。只有自己的地位越高,名气越大,方能在这风雨飘摇中觅得一席安稳之地。管他什么雍王,豫王的,先在洛京城里扬名了再说!得到沈云的保证,薛讷如同他一贯的作风,没有丝毫拖沓:“那就好,仲父走了!”言罢,他毅然转身,步伐沉稳地踏入了无边的夜色之中。仲父的背影在昏暗的街道中显得格外挺拔,仿佛一座沉默的山岳。沈云立于原地,目光紧紧追随那即将消失在视线中的背影,他心中千言万语涌动,却在这一刻化作了喉咙间的一丝哽咽。最终汇聚成一句叮咛:“夜路漫长,仲父当心脚下!”薛讷的身形微微一顿,但他没有回头,只是轻轻抬手,做了一个简单的摆手动作。随后他继续前行,身影渐渐融入了浓厚的夜色之中,直至完全消失。沈云这才转身回到家中。等到返回家里,吃过沈瑶准备的晚餐,他并没有将仲父要出征的消息告诉她,他不忍让这小妮子承受离别之痛。思绪万千,终化作一声轻叹。沈云明白,过多的忧虑无济于事,明天白天他还要戍守宫墙,今天必须要养精蓄锐才行。